7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5年曲艺表演专业研修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市关工委、市文旅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学院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本期研培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城市文脉,全面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活动伊始,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萌在致辞中对参加此次研培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推动曲艺传承发展,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学院曲艺表演专业底蕴深厚,应当切实增强非遗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希望学员们能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以空杯心态钻研技艺,以创新思维传承经典。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宗成灵向本次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项目顺利实施。她表示,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各类非遗活动日趋活跃。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曲艺界的黄埔军校”,在曲艺传承领域成果丰硕。希望学院充分发挥优势,全面提升研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天津乃至全国曲艺文化繁荣发展,让曲艺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非遗保护事业续写新篇章。

天津市关工委美育部部长、天津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万镜明,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聊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王萌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学员代表先后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万镜明书记表示,曲艺表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研培班的立项与实施,凸显出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是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希望学员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饱满的艺术热情投入学习与实践,为非遗传承保护及曲艺艺术的弘扬发展贡献力量。
学员代表王萌代表全体学员郑重承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培训中汲取养分,将所学所获转化为实践能力,扎根生活,用曲艺讲好新时代故事,让传统艺术焕发全新活力。

本次研培班共有来自京津冀、甘肃、四川、湖南等地的45名学员参训,分为新时代曲艺作品创作与表演研修班、曲艺表演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班两个班次,前者聚焦于挖掘学员创作潜能,致力于产出兼具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的曲艺作品;后者则着重通过实训与观摩,提升学员表演技法及舞台表现力。

课程体系涵盖理论基础、技法指导、采风实践、演出观摩等多元模块,更增设了人工智能与曲艺创作板块,深度契合新时代文艺发展需求。除理论课程外,研培班同步构建多维实践矩阵,开展非遗研学、主题专场演出、观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据悉,本次研修培训班旨在打造高素质曲艺人才队伍,为文化强国注入鲜活力量,推动传统曲艺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曲艺这门承载民族记忆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文化沃土中焕发时代光彩。
文稿来源:教务部 |